新闻动态

69年李宗仁追悼会, 原定由傅作义主持, 周恩来沉思后换了个人选

发布日期:2025-09-07 14:51    点击次数:193

1968 年 8 月,平静的日子被一纸诊断打破。李宗仁因大便出血过多前往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 —— 他被确诊为直肠癌。

消息传出,众人揪心。周恩来总理听闻后,第一时间便着手安排。很快,国内数位声名卓著的肿瘤专家迅速集结,组成一支精锐的医疗小组。他们针对李宗仁的病情,日夜研讨,精心拟定治疗方案。好在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暂时稳住了病情,众人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9 月下旬,李宗仁顺利出院。然而,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多年来,他饱受肺气肿的折磨,心脏功能也早已衰竭,身体状况依旧不容乐观。

9 月 30 日,正值国庆前夕,李宗仁怀着激动的心情,应邀出席庆祝祖国成立 19 周年的国宴。那一天,他身着整齐,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喜悦。可谁能想到,国宴结束,刚一回到家中,他便体力不支,瘫倒在地。次日,病情急剧恶化的他,不得不再次入院治疗。

提及此事,周恩来总理曾满怀愧疚地对李宗仁的旧友程思远说:“当时给李先生发了两张请柬,一张是出席宴会的,另一张是上天安门的。我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建议他只在天安门城楼上露个面,便回家休息。可他一心想要参与这场盛会,坚持出席了宴会…… 要是我当初再坚持劝劝他,或许结果会截然不同。” 言语间,满是对李宗仁健康的关切与自责。

1969 年 1 月,寒冬的凛冽似乎也侵袭着李宗仁的身体,他又不幸患上肺炎。由于长期用药,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却依旧回天乏术。

1 月 26 日,李宗仁的身体每况愈下,他自己也隐隐察觉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彼时,他气息微弱,却强撑着精神,对守在床边的妻子胡友松缓缓说道:“我恐怕时日无多了,但能在有生之年回到祖国,我已心满意足。”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声音中满是遗憾:“回国后,我本想着能为国家出份力,推动两岸统一。只是那些想法,还未来得及向总理细细诉说…… 如今,怕是没机会了。我坚信台湾统一是大势所趋,可我却看不到那一天了……”

胡友松听着丈夫的话,泪水夺眶而出,哽咽着说不出话。李宗仁看着伤心的妻子,扯了扯嘴角,试图安慰,却最终无奈地继续交代后事:“我带回来的那些书,如今于我已无用,等我走后,你就把它们送给广西图书馆吧。还有那些书画,一并交给政府。至于那几瓶酒,就代我送给毛主席、周总理。”

说到此处,他望着年轻的胡友松,眼中满是不舍,泪水潸然而下:“我知道你与我结婚,是为了照顾我。咱们相处的时间虽短,但你永远是我李宗仁的夫人。” 随后,他看向一旁的尹冰彦等人,嘱咐道:“你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她。”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宗仁口授了一封信,托人转交给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信中满是对两位领导人的感激之情。其中有一句话,令人动容:“1965 年,我选择回国,这条路我走对了。能在祖国的土地上离世,我毫无遗憾…… 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只是放心不下留在台湾和海外的同胞,盼着他们也能像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

1969 年 1 月 30 日,李宗仁带着对祖国的眷恋,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 78 岁。所幸,他最终实现了落叶归根的心愿,在祖国的土地上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李宗仁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紧锣密鼓地筹备追悼会。初步拟定的方案中,追悼会主持人选定为傅作义。

傅作义,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同样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解放战争后期,他深明大义,率部起义,让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免遭战火涂炭。此后,他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从资历和职位来看,由他主持追悼会,看似合情合理。

然而,当筹备方案呈送至周恩来总理案头时,周总理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彼时,中国正处于 “文化大革命” 的特殊时期,国内局势错综复杂,国际形势亦是波谲云诡。

周总理深知,李宗仁身份特殊。他曾是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国民党内地位尊崇。但 1965 年,李宗仁冲破重重阻碍,偕夫人郭德洁从美国辗转回国,这一爱国壮举在国内外引起轩然大波。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接见,对其回归表示热烈欢迎。李宗仁的归来,对彰显新中国的向心力、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意义非凡,是当时极为重要的政治事件。

在这敏感而关键的时期,追悼会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周总理反复权衡,从国家长远利益、统战工作大局出发,最终果断地在报告上批示:由全国政协主席主持。

而当时的全国政协主席,正是周恩来自己。这一决定,尽显周总理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一方面,周总理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亲和形象,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威望。由他亲自主持追悼会,清晰地向外界传达出中国共产党对李宗仁回归祖国这一爱国行为的高度认可与尊重,体现了党对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大义作出贡献者的重视,有利于在复杂形势下巩固和拓展爱国统一战线,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

另一方面,在李宗仁回国的全过程中,周总理全程亲自关注、精心策划,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在此期间,周总理与李宗仁频繁接触,二人建立了深厚情谊。周总理对李宗仁的生平、思想了如指掌,由他主持追悼会,能够精准把控现场氛围和节奏,为李宗仁举办一场庄重、恰当的告别仪式。

1969 年 2 月 1 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李宗仁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周恩来总理神情凝重地站在主持位置上,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对李宗仁的深切缅怀。

出席追悼会的各界人士,无论是李宗仁的亲属、生前好友,还是众多关心此事的群众,都被周总理的举动深深打动。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于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人,不论其过往身份如何,都给予应有的尊重和评价。

李宗仁的追悼会,因周总理的这一关键决策,成为一次具有非凡意义的活动。它不仅是对李宗仁个人一生的总结与追思,更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外界展示其包容、团结精神的重要契机。通过这场追悼会,更多人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展现出的坚定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