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榴”参观北大清华,直呼“梦中情校” | 研学日记②
7月11日,北京“融铸式”教育协作系列活动——京藏疆青蒙中学生科技夏令营在京开营。5地1000余名青少年开启为期一周的研学之旅,感受高校文化氛围和前沿科技的魅力。12日是科技营活动的首日,小营员们用过早餐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大巴车,怀揣着对百年高等学府的向往和期待,启程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参观。经过1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巴车队终于到达了今天的第一站——清华大学。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雷阵雨
走进北大清华,最先触动我的是那份穿越百年的厚重与鲜活。北大的未名湖与博雅塔,藏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底气。校园里,不同专业的学生围坐畅谈,从古籍训诂到人工智能,思想的火花随处可见。清华园则透着“自强不息,”的韧劲。荷塘边的晨读声与实验室的仪器嗡鸣交织,图书馆里伏案的身影、运动场上跃动的身姿,都在诠释着对卓越的追求。
两校气质各异,却同样跳动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脉搏。我深切感受到:真正的大学,是让每个走进来的人,既看见历史的分量,更明晰未来的方向。
——冯惠宣(内蒙古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雷阵雨
从新疆来到北京,我有幸参观了水立方、鸟巢和冰丝带。这三座建筑的宏伟壮观让我震撼不已。水立方的蓝色泡泡外观充满梦幻,鸟巢的钢结构造型独特而富有力量感,冰丝带的灵动曲线则展现了现代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们不仅是奥运场馆,更是中国强大国力的象征。作为一名新疆学子,我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感到无比自豪。这次北京之行,让我收获满满,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为家乡争光的决心。
——麦迪乃·买买提尼牙孜(新疆和田地区教育学院)
2025年7月12日 星期六 雷阵雨
在夏令营活动中,我有幸与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交换了礼物。我送给她的是一枚精致的故宫文创书签,希望她能通过这枚书签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她送给我的则是一枚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纪念硬币,硬币上镌刻着草原、骏马等元素,展现了内蒙古的辽阔大地与独特风情。
在见字如面环节,我展示了那枚来自内蒙古的纪念硬币,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内蒙古朋友。经过今天一天的相处,我们更加了解了彼此,我们的友谊也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希望我的夏令营生活能够充满更多的幸福时刻!
——陈可馨(北京市第十五中学)
记者随团直击
“我也要考到北京来”
盛夏的清华园绿荫荷韵,草木葱茏,景色格外迷人。营员们个个精神饱满,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学堂、大礼堂、二校门、日晷等10余处标志性建筑,其中就包括学校早期的建筑群。大礼堂前坪上的日晷不仅是古代计时工具,还象征清华严谨治学、躬行实践的精神传承。晷盘雕刻着“行胜于言”中文版和拉丁文版,吸引了营员们的注意,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通过导游老师的讲解,我对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很多事情看起来不容易,但终究是要有人去做。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初二(1)班的何沫锱说:“清华大学历史上有很多大先生,梁启超、闻一多等都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唤起亿万民众投身救国大业,有的人还为此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次参观让我树立了一个目标,将来我要努力考到北京来上学,争取考进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科技营营员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入校园,参观了宏伟的大礼堂、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历史悠久的科学馆以及充满运动气息的西大操场等,亲身体验清华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这些充满故事的地方,感受一代代清华人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
“听说我们刚走过的银杏大道是众多知名校友曾走过的标志性景观,尤其在落叶金黄的秋季,显得更加美丽。”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玉树海东分校初二(2)班学生央吉措吉告诉记者,走在这条许多名人曾经走过的大道,就是在追寻先辈足迹,缅怀他们的遗志,将来传承好他们的精神。
北京学校精挑细选结对伙伴
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科技营活动中,北京市西城区、朝阳区和丰台区多所中学参与其中,北京市第十五中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北京市钱学森中学、陈经纶中学分校等学校的师生们与青海、内蒙古等地的师生“结对共游”。
陈经纶中学分校特别安排了39名有科技特长及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参加这次科技营活动,其中还包括近10名金鹏科技团的学生。这个社团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VEX机器人世锦赛上获得了分区赛亚军。


“他们经常走南闯北打比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很好。”该校党委副书记田艳说,在选拔学生营员时,学校的首要条件是品学兼优,然后是对科技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有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意识,能够主动和别人去交流交往。学校希望他们能够展现首都青少年的风采,更能够在活动中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尽力展现北京的文化,通过这次活动推动京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北京和内蒙古的文化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历史底蕴、地域特色、生活方式和语言文化等多个方面。对此,陈经纶中学分校初二(11)班学生李礼深有感触。“在交流分享过程中,我为内蒙古的同学推荐了北京的雍和宫、北海公园等景点,我认为雍和宫传统文化色彩浓郁,北海公园也很有特色,北海的形成和发展历经金、元、明、清多个朝代,承载着中国近千年的历史和多民族的文化。”
“通过这次活动,内蒙古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还深入了解了北京同伴的学习和课余生活是怎样规划的,他们又是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孩子们从一开始有点腼腆,到熟悉之后的互换礼物、真诚交流,在增进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成为了好朋友。”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第二中学教师刘喜平看来,这次科技营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大家通过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共同参观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达到共学共进的目的。
共同上好“行走的思政课”
上午参观清华,下午研学北大,中午品尝北京烤鸭……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美味可口的烤鸭、浓郁的京味文化为营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很小时候和爸爸来过一次北京,从那时候就喜欢上了北京,喜欢上了北京烤鸭。”午餐的烤鸭为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玉树(海东)分校初一(5)班的旦增措宗带来了味蕾的享受,更唤起了她儿时的回忆。她说,回去后要把这次美好的体验分享给家人和同学们。

下午的行程中,营员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了北大校史馆、蔡元培像、百年讲堂等景点,还在未名湖畔齐声高喊“融铸信念,点亮成长!”的口号,并与远处的博雅塔合影留念。
在北京大学校史馆,一枚枚旧徽章和几份颇具历史感的毕业证吸引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玉树(海东)分校学生江永卓玛的注意,她和同学一边认真阅读上面的文字,一边拍照学习。
在当天的参观中,江永卓玛和她在北京的好朋友李梦瑶形影不离。两个人自从开营仪式认识后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李梦瑶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云岗中学初二(4)班学生,她说以前就参观过北京大学,在这次活动中她主动当起了小导游,和好朋友边走边交流彼此的参观感受。
推荐旅游景点、特色美食,交流各自学校的课程设置、社团活动、生活情况,分享不同地区的人文文化……通过科技营研学活动,不仅拓宽了五地营员们的视野,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个人能力,也让他们领略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更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科技夏令营将组织北京学生与藏疆青蒙学生结对研学,继续走进怀柔科学城、亦庄开发区等前沿科技场所,共同合作完成“智能城市规划”“生态保护方案”等课题,引领学生沉浸式感受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

“小石榴”们
北京欢迎你!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文字:赵艳国
编辑:苏珊
校对:杨旭
审核: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下一篇:没有了